紐西蘭的「石油之城-「新普利茅斯」

 

「新普利茅斯(New Plymouth)」是紐西蘭最接近澳洲的城市,座落在北島中部西側海岸,屬於「塔拉納基區(Taranaki Region)」的最主要城市,因為第一位移民此地的移民來自英國的「普利茅斯(Plymouth),故將此地命名為「新普利茅斯(New Plymouth);該城擁有陽光明媚的氣候、藝術畫廊和美麗的公園,並以服務區域的農牧業及石油、天然氣和石油勘探的海上鑽井平臺為其主要的經濟活動(分佈在Taranaki Basin的陸及海上),因此又被稱為「石油之城(Oil Town)(註一),而城郊的「塔拉納基山(Mount Taranaki)」係當地最高的火山,因外型酷似日本的富士山,又被取名為「紐西蘭的富士山」,這也是當初拍攝電影「最後武士」的取景點,此外「普基庫拉公園(Pukekura Park)」更是紐西蘭排名第一的杜鵑花公園,整個區域在城鎮、火山、杜鵑花及電影的招徠下,吸引相當多的觀光客來此一遊.

 

註一: 紐西蘭石油及天然氣雖只能自給自足約 47%,即一半以上的石油產品需求仍依賴進口(主要是原油,紐西蘭有自己的煉油廠),但儘管實際的進口量較高,但還是有一些產品可出口獲利(主要是國際旅遊的航空燃料或國際船用燃料).

 

紐西蘭石油生產及鑽探主要地區共有8,其中包括3個陸上區域,the East Coast Basin Taranaki Basin West Coast Basin;5個海上區域,包括Reinga-Northland BasinTaranaki BasinNew Caledonia BasinPegasus-East Coast Basin Great South-Canterbury Basin.

 

按石油是紐西蘭的第四大出口產品,2012年產值約紐幣18億元,政府獲得的利潤每年約佔42(7億元),這筆錢被投資到社區、建設學校、道路和醫院等重點基礎設施專案上;而且紐西蘭的能源開採潛力還很大.

 

「新普利茅斯」及其週遭景點與活動

 

(1).「普基庫拉公園(Pukekura Park)-

(New Plymouth city)-(Liardet St.)-(Tea House On The Lake)

 

座落在「新普利茅斯」市區,佔地52公頃的「普基庫拉公園」,1884年開幕,可謂是「塔拉納基地區」的心臟,公園內種植了各樣的當地和外來植物,園中設有噴泉的湖泊被稱為「噴泉湖(Fountain Lake)」、如詩如畫般美麗的紅色橋樑被稱為「詩橋(Poet's Bridge)」及瀑布,同時也是每年從 12月中旬到 2月初舉行中國「燈節(Festival of Lights)的場地,屆時七彩的霓虹燈,在樹與花叢中,閃爍照亮了整個公園;站立於公園咖啡館前的湖畔,可以見到與「詩橋」跨越「噴泉湖」與遠處的「塔拉納基山」遙遙相對,是全公園最美的所在.

 

(2).「塔拉納基山(Mt. Taranaki)-

(New Plymouth city)-(Junction Rd.)-(Inglewood)-turn right(Mountain Rd.)- turn right(Mountain Rd.)-turn right (Pembroke Rd.)-「埃格蒙山國家公園(Mt. Egmont National Park)

 

「塔拉納基山」又被稱為「埃格蒙山(Mt. Egmont),座落在「新普利茅斯」西南約1小時車程處,是一座相當活躍的火山,該山區共有2座火山錐體,其中北側高達2,518公尺的火山錐,是世界最對稱火山的錐體之一,而該錐體南側1,966公尺高被稱為「泛斯瑪斯峰(Fanthams Peak),其中北側的主峰因外型酷似日本的「富士山」,又被稱為「紐西蘭的富士山(New Zelaand Mt. Fuji),也是電影「最後武士(The Last Samurai)」的取景點.

 

毛利人稱此山為「Taranaki,其中「Tara」是「峰頂」之意,而「naki」是指「閃亮的白雪」,意思就是「閃亮白雪覆蓋的峰頂」;此山大約從 135,000 年前開始活動,平均每500年有一次大噴發,而輕微火山爆發,則幾乎每隔 90年就發生一次, 其間更有五次的爆發改變了其錐體的外觀;「庫克船長」在1770年以大力支持海洋探索的「約翰 · 珀西瓦爾伯爵-埃格蒙二世(John Perceval, 2nd Earl of Egmont)」之名命名此山為「埃格蒙山(Mt. Egmont).

 

1881年政府以火山錐口為圓心,將半徑在9.6公里區域劃作為森林保護區,更於1900 年再增加了一些其它較舊的火山遺跡後講起納入全紐西蘭第二座國家公園,稱為「埃格蒙國家公園(Egmont National Park).

 

依據毛利人的傳說,生活在北島中部山神村中又高又壯的山神酋長老大「Tongariro(即北島中部魔戒取景點之一「東佳里諾國家公園(Tongariro National Park)」中的「東加里洛火山(Mt Tongariro),強娶村中美少女「納葛魯虎伊火山(Mt Ngauruhoe),讓與該少女外貌極其相似(夫妻臉都像似富士山的外貌),且與她正熱戀中的村中美少男「塔拉納基火山(Mt. Taranaki),被老山神一腳踢到北島西南邊的「旺佳努伊(Whanganui ),地上因此刮出一條凹槽,「塔拉納基」在養傷之時經常以淚洗面,淚水滴入凹槽形成了今日的「旺佳努伊河(Whanganui River), 「塔拉納基」為有機會多接近愛人「納葛魯虎伊」,而偷偷潛伏到北島中部西側的「新普利茅斯」西南邊的沼澤地帶療傷並強身,但因身軀日漸成長茁壯,當他在老山神「Tongariro」日漸老去,身型也大幅縮小(事實上據地質學家研究,該火山原真正長的很高大,因多次的爆發而成為當地最矮的一座火山了),而預定出發攻擊「Tongariro」以奪回愛人,不過卻發現身軀過重已陷入沼澤內,無法動彈,是以再度以淚洗面,淚水滴落滾燙的身體,而蒸發成熱氣,「塔拉納基火山」經常出現煙霧迷漫山頂的情況.

 

(a).「北埃格蒙觀光資訊中心(North Egmont Visitor Centre)-

(New Plymouth city)-(Junction Rd.)- (Egmon Vallage) -turn right(Egmon Rd.) – (North Egmont Visitor Centre; 2679 Egmont Rd,Egmont National Park; Ph:06 756 0990)

 

「北埃格蒙觀光資訊中心」座落在「塔拉納基山」半山腰, 東向面對的「塔拉納基」地區,天氣好時還可見到北倒中部「東佳里諾國家公園」的三座火山,內附設有咖啡廳,「新普利茅斯」到此約40分鐘左右得車程.

 

(b).「塔拉納基山山頂步道(Mount Taranaki Summit Track)-

(New Plymouth city)-(Junction Rd.)- (Egmon Vallage) -turn right(Egmon Rd.) – (North Egmont Visitor Centre)

 

全程單趟6.3公里,上山約需5~6 小時,下山則需3~4小時,沿途休息、照相及用餐建議再多捉1小石,最後可抵達2,518公尺高的山頂,在雲層上鳥瞰整個「塔拉納基」地區,天氣好時還可見到「東佳里諾國家公園」的三座火山,不過由於部份步道頗為陡峭,攀爬需要相當體力,同時提醒山頂全年積雪,必需備妥冰爪及/或冰斧方可考慮攀登,此外冬季因寒凍及厚雪並不適合攀登;全段步道可分為3階段,第一階段由North Egmont car par攀升至海拔1,592公尺高的Tahurangi Lodge,次階段由Tahurangi Lodge再登上海拔2,518公尺高的Hongi Valley,最後一階段攀至峰頂:

 

(b-1).第一階段「北埃格蒙至圖翰雷基小屋(North Egmont to Tahurangi Lodge)-

由「北埃格蒙停車場 (North Egmont car park)」開始至抵達山頂的「圖翰雷基小屋(Tahurangi Lodge),此段約需1小時30分至2小時完成;先由停車場毗鄰的紅色露營區建築物開始,先登上階梯並翻越上鎖的欄柵門,一路沿碎石子步道攀登到 「Tahurangi Lodge,其中部分路況非常陡峭,全程只有在「Lodge」下方約100公尺處設有一間公共廁所.

 

(b-2).第二階段「圖翰雷基小屋至航基谷(Tahurangi Lodge to Hongi Valley)-

通過圖翰雷基小屋繼續攀升,沿著充斥火山碎石的陡峭斜坡, 抵達岩石覆蓋的「航基谷(Hongi Valley),此段路程約需3小時至4小時完成.

 

(b-3).第三階段「航基谷至峰頂(Hongi Valley to the summit)-

繼續沿著陡峭火山碎石斜坡,攀升至「雪谷(Snow Valley)」的西側,再續爬至海拔2,314公尺的「蜥蜴(Lizard),穿過山脊、翻過岩石續向火山口行進,到海拔2,518公尺高的山頂,此段約需1小時至1小時30分完成;然後原路折返.

 

(c).「媔佳努伊滑雪場(Manganui Ski Area)-

(Mt. Egmont National Park)-( Manganui Ski Area ,998 Pembroke Road)

 

「媔佳努伊滑雪場」座落在「塔拉納基山」的山腰上,佔地59 公頃,雪場中設有33個床位的住宿設施(Manganui Lodge),雪場分為初級及中級兩個難易不同的雪道.

 

(3).「優錄啼山谷(Uruti Valley)-電影「最後武士」取景點

(New Plymouth city)- (SH-3)-(Uruti)-Turn right(Uruti Rd.)-3.3公里-turn left( Moki Rd.)-2.4公里-在右側急轉彎處停車,台頭看對側山坡上,即可見到片中取景的「日式小屋(Japanese huts),繼續再行駛約2.3公里,穿過「Moki tunnel」才有調車頭的地方.

 

擁有「紐西蘭富士山」美名之「埃格蒙山,其山型像極了日本富士山, 難怪「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主演的「最後武士(the last samurai),會選擇在此區搭景拍攝,取景的場景不少,致使電影上市後,一窩風的熱潮,吸引各地湧進的觀光客來此一探,帶來一片榮景(當時「最後武士」拍片場景之旅,參觀預約網址:samuraivil-lage@hotmail.com),可惜好景不長,加以取景點的道具場景,不是沒有保留,就是屬私人土地不願開放,而當地政府更無做任何標示,以期能招徠,是以風頭一過,好景不再,目前可謂唯一還碩果僅存的取景點就在新普利茅斯」東北約50分鐘~1小時車程處的「優錄啼山谷」,如果由Hanilton方向過的遊客,應注意在抵達「優錄啼(Uruti)」小村時,要先左轉Uruti Rd.,以免抵達新普利茅斯」後再原路折返浪費時間;按此山谷是當初拍攝電影「最後武士」的主要取景點,綠色山坡草地上,仿造了數十棟1860年代的日本老木屋,是電影中「湯姆·克魯斯」與女主角會面的日本農村,目前只剩下一棟孤伶伶的木造日式建築,讓遊客可以遠眺.

 

(3).「海岸線步道(Coastal Walkway)-

(New Plymouth City)- (SH-3)-turn left(Nugent St.)-turn right(Parkland Ave.)-turn left(Smeaton St.)- (Hickford Park)- (New Plymouth Coastal Walkway)-(Tasman Prospect)

 

13公里長的「海岸線步道」幾乎是沿著「新普利茅斯」沿海路段興建,遊客可以步行、慢跑、騎自行車或滑輪鞋的方式來完成此步道之旅,步道由「希克福德公園(Hickford Park)」開始,沿途包含如詩如畫的農場、曲徑、「懷蒲瀉湖(Waipu Lagoons),繼續進入西部海岸線,除可欣賞美麗的Tasman Ocean及碼頭景致外,還有綠草如茵的高爾夫球場, 到「蒂 瑞瓦 瑞瓦保護區(Te Rewa Rewa Reserve),見到著名的「蒂 瑞瓦 瑞瓦橋(Te Rewa Rewa Bridge)」、「風之杖(The Wind Wand)及穿越市中心西側海邊,最後在「Tasman Prospect」附近與「Regina Pl」交會點結束步道之旅;不過由於全程步道甚長,如無另於出口處安排交通工具,否則建議車停在出發點的「希克福德公園」,步行約30分鐘~1小時即原路折返,至於沿途其它景點,也都可以自駕車另行前往.

 

(a).「蒂 瑞瓦 瑞瓦橋(Te Rewa Rewa Bridge)-

(New Plymouth City)- (Corontion Ave.)-turn right(SH-3)-turn left(Mangorie Rd.)-turn right(Devon Sy. East)-go straight(Clenow Rd.)-go straight(Clemow Rd.沿 Lake RotomanuWaiwhakaiho River中間綠地)- (Te Rewa Rewa Bridge)

 

跨越「懷法凱乎河(Waiwhakaiho River)」的「蒂 瑞瓦 瑞瓦橋」,是「新普利茅斯海岸線步道」沿線的一座人與自行車共用的橋樑,由於造型像是一個魚骨,故其設計人「Chris Whitake」於2011還因此獲得年度獎項;由於該地原屬於毛利人的山寨(Rewa Rewa Pa ),為對毛利祖先的尊敬,並為跨越高爾夫球場,故排除了傳統橋樑的設計模式,設計師希望實現一個能對毛利祖先表示出「和諧、尊嚴」特質的橋樑; 此座高於河面達4.5公尺,68.8公尺的白色橋樑,係由三個主鋼管組建而成,其中2根為橋面主結構,另一根置於橋側,19根魚骨型鋼管結合成一個獨特拱門造型的橋面突出物;遊客站立於橋的北面,透過魚骨型的鋼管,可見到遠處的「塔拉納基火山」,景致極為迷人.

 

(b).「風之杖(The Wind Wand)-

(New Plymouth City)- (Liardet St.)- turn left(St Aubyn St.)-turn right(Egmontt St.) - (New Plymouth Coastal Walkway)

 

設於新普利茅斯海岸線步道」邊的「風之杖」是一件動態藝術品,45公尺高,直徑200毫米的紅色玻璃纖維管,加上頂端能在夜間發光的紅色1,296二極發光體,整個藝術品共達48公尺之高,重達900公斤;該藝術品可隨風彎曲, 20公尺的曲折角度,由紐西蘭的動態藝術家「Len Lye」於2001年設計完工,目前已成為新普利茅斯」的地標.

 

(4).「埃格蒙角燈塔 (Cape Egmont Lighthouse)-

(New Plymouth City)- (sh-45)-turn right(Cape Rd.)- (Cape Egmont Lighthouse)

 

「埃格蒙角燈塔」座落在新普利茅斯西南約50分鐘車程處的「埃格蒙岬角 (Cape Egmont ),1877年由威靈頓以北「Porirua」小鎮外海的「Mana Island」移建現址,1986年開始正式運作;此座20公尺高的白色燈塔,夜間每8秒閃爍一次,可讓22海哩外的船隻見到;天氣晴朗的午後遊客站立燈塔的西側可將燈塔及遠處的「埃格蒙火山」一起入鏡.

 

(5).「普卡奇杜鵑花公園(Pukeiti Rhododendron Garden)-

(New Plymouth City)- (Corontion Ave.)-turn left(Tarahua Rd.)-turn left(Carrington Ave.)-turn left(Tarahua Rd.)-turn left (Carrington St.)- go stright(Carrington Rd.)-(2290 Carrington Road, New Plymouth)

 

座落在新普利茅斯」西南方約40分鐘車程處的「普卡奇杜鵑花公園」, 佔地320公頃分佈在「埃格蒙山」山麓溫帶雨林區內,1951年開始就成為每年10月底至11新普利茅斯一年一度「杜鵑花節(Rhododendron Festival)」的會場,屆時各色各樣的杜鵑花,萬紫千紅,彩繪般的妝點了整個公園,煞是好看,如果遊客正值春季杜鵑花盛開之時抵達此地,千萬不可錯過來此座全紐西蘭最著名的杜鵑花公園一遊 .

 

(6).紐西蘭境內唯一的共和國-「旺阿莫莫納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Whangamomona)-而且其好幾任的總統,竟然都非人類!

 

「旺阿莫莫納」是個迷你小鎮,更是一座非常有趣及特殊的小鎮,座落在「東佳里諾國家公園」到「新普利茅斯」間的SH-43公路上(如果由「新普利茅斯」開車走SH-3SH-43,單趟約需1小時30分鐘); 1895年第一批移民抵達此地並設鎮,後因第一次世界大戰、1924年的洪水及經濟持續無法成長,人口迭有跌落, 1979當地因人口減少,學校遭關閉,9年後郵局也被迫關閉,該鎮更於1989年被迫拆分為兩部份,分別併入其它不同的城鎮,居民反映無效,故在1989 111日宣佈成立「旺阿莫莫納共和國」,並選出了一位事先毫不知情的「Ian Kjestrup」為第一任民選的總統,他擔任此職長達10,之後山羊「Billy」繼任,18個月後死任上, 接著貴賓犬「Tai」繼位擔任此職長達2,退休後由烏龜「Kennard」成為第4任總統;目前該鎮每兩年一次,1月間舉行「共和日(Republic Day),有不少的觀光客來此共襄盛舉,參與嘉年華會,如果遊客旅紐期間正值共和日,不妨繞一下路彎去助陣,並感受此一絕對特別的活動.

 

(7).「紐西蘭麵包之都(Bread Capital of New Zealand)」的「馬奈阿(Manaia)

 

座落在「新普利茅斯」西南方約一小時多車程處「馬奈阿」小鎮,是個以烘焙業為主要經濟活動的小鎮,其鎮口的鎮標就是高掛在寫有「Manaia」及「紐西蘭麵包之都(Bread Capital of New Zealand)」字樣的看板上,高掛的兩條烤的微黃的土司麵包,可見其烘焙業的蓬勃發展狀況;按以麵包烘焙為主業的「阿爾弗德 · 雅柔(Alfred Yarrow)」家族,1923年由外地遷來此鎮,即開始發展其麵包烘焙業務,平均僱用超過200名原工,一週七天24小時開工,供應紐西蘭、美國、太平洋和東南亞地區市場對麵包和各式冷凍糕點的需求;如果由「新普利茅斯」南下,尚有時間不妨小彎一下或經過「Hawera」一時心血來潮,掉轉車頭往西行駛約15分鐘的車程,去體驗一下小鎮的麵包風情,也可能是舒緩駕車疲勞的一貼補劑.

 

 

「焚燒之地(the burnt place)-「哈韋拉(Hawera)

「哈韋拉(Hawera)」座落在「新普利茅斯」西南方約75公里之處「塔拉納基區(Taranaki Region)」第二大鎮,SH-3公路經過該鎮;由於當初兩個毛利族群在此互相爭鬥,其中一族焚燒了對方的住處且無人生還,故之後毛利人把此處稱為「Te Hawera」意思就是「焚燒之地(the burnt place),後來才改成「Hawera;目前該鎮係以酪農業為主要的經濟活動,該鎮除以乳牛為鎮徽,並設有「奇異酪農旅遊中心(The Kiwi Dairies' visitor centre),以示酪農對該鎮的重要性.

 

「哈韋拉」及其週遭景點與活動

 

(1).「塔懷蒂博物館(Tawhiti Museum)-

401 Ohangai Rd, Hawera Telephone;Ph:06 278 6837

 

這是一間非常特殊的博物館,以栩栩如生手工製作的仿真蠟雕,塑造出各式各樣的縮小人物及物品,分別佈置在館中不同的展示場中,描述當地各段期間的文物和歷史事件,讓參觀者非常容易融入歷史的環節當中,無論展示的主題從航運、養殖、鐵路到一個殖民家庭角落中的小廚房的,在製作過程中都一絲不茍,除了事先的研究和追根究底的關注所有的細節外,更利用數位設施,透過三維圖像以求製作出最佳的模型;此外該博物館建築的本身,就是一座建於1917年的乳酪廠(「塔懷蒂乳酪工廠(Tawhiti Cheese factory))古蹟.

 

(2).「奇異酪農旅遊中心(The Kiwi Dairies' visitor centre)-

Dairyland Visitor Centre & Café Whareroa Rd., Hawera; Ph:06 278-4537

 

「奇異乳品合作社(Kiwi Co-operative Dairies)」係南半球最大的單一乳品廠,就設於鎮區之南,該社支助的「奇異酪農旅遊中心」,是一間設有咖啡廳的小型博物館,館前即設置一頭巨大的乳牛雕像,遊客可以入內參觀各種酪農相關資訊,並可付費坐上虛擬之收集鮮奶的大型罐裝車,體驗隨車至各牧場收集鮮乳的經驗,並瞭解乳品之製作過程,才知杯中之奶,滴滴皆辛苦,之後可至由擠牛奶旋轉台改建而成的咖啡屋中,坐在緩緩旋轉之轉盤上,一邊緬懷牧牛人之辛勞,一邊享受香郁的早茶.

 

(3).「哈韋拉水塔(The water tower at Hawera)-

#105-111 Albion St,Hawera

 

哈韋拉被毛利人稱為「焚燒之地(the burnt place)」後,似乎仍無法解脫再次遭焚燒的命運,該鎮在1884年遭毛利戰爭焚燬後,又再經歷1884 年火將酒店被夷為平地、 1888 年的大火毀壞了五家企業和1912年更是災難性的大火毀壞了大面積的主要街道;是以導致保險公司要求該鎮必需提升其更好的消防能力,故決定在鎮中心興建一個水塔;該水塔於1914 年完成,塔高55公尺,必需經由攀登215階樓梯才能抵達塔頂,這座標誌性水塔可謂是小鎮的哨兵,已成為小鎮的鎮標.

 

「河之城(River City)-「旺嘎努伊(Wanganui)

 

「旺嘎努伊」座落在北島中部西海岸地區,在首都「威靈頓」以北約 200公里和紐西蘭第二大內陸城「北帕默斯東」西北約75公里處,並也是SH-3SH-4兩條公路的交會點;Wanganui」是源自毛利語,其意思是「大海灣(big bay)」或「大海港(big harbour),因為長290公里的紐西蘭第三大河(北島第二大河)「旺嘎努伊河(Whanganui River)」貫穿鎮區,並於鎮西流入大海,1840設鎮,鎮中有四座橋樑橫越河流;主要街道「維多利亞大道(Victoria Ave.)」更絕對值得駐足一遊,慢步於成排的老橡木樹與街道兩邊的裝飾藝術的建築物間,不論是「瓦特噴泉(Watt Fountain)」、「舊郵政總局大樓(Post Office building)」、路旁的商鋪、燈飾、花架都擁有濃郁英國風情小鎮的特色,也透露出為何英國女皇的三子當初會選擇在此工作2年的原因;「迪瑞丘(Durie Hill)」面對「旺嘎努伊市橋(Wanganui City Bridge),站立丘頂上著名的古塔,可鳥瞰整個市鎮的中心區,並可利用老式塔電梯上下小丘;此外該鎮還有一座世界一流的自行車館,館中設有木製橢圓形傾斜的車道(Wanganui Cycling Club),至於鎮區中的劇院、藝廊都頗具特色,值得一看.

 

此外為了正確的鎮名到底應如何拼寫,該鎮竟然多次舉行選舉,最後仍無法定案,按當初如依毛利人的發音,鎮名應該拼寫成Whanganui,但「wh」兩字母在英文發音應為「發」,其音太過接近英文的「F髒字」,故早期命名時即消去了「h,改以Wanganui」定鎮名,是以目前遊客遊鎮時,仍會發現同點但拼寫不同的情形,例如河名與鎮名的拼法就不同,屆時請勿少見多怪.

 

「旺嘎努伊」及其週遭景點與活動

 

(1).「皇家旺嘎努伊劇院(Royal Wanganui Opera House)-

(#69 St Hill Street(位於主街Victoria Avenue西邊的一條) ;Ph:06-349 0511 )

 

「皇家旺嘎努伊劇院」是紐西蘭碩果僅存的一家「維多利亞式劇院( Victorian theatre)(按此類型的劇院係一種風行於1837年至1901年時代的劇院型式,以「維多利亞女王」之名命名而來,劇場特色在完全強烈且飛揚的舞台設計風格,並以黑暗的觀眾席來襯托出舞台為重心的規劃,此外劇院內外都講究極為奢華厚重的裝修),此座超過110歲的高齡的劇院中,白色「古希臘股羅馬式」建築的外觀,包含正面8根金色的圓柱、柱頭、楣構及其上的「山形牆」,牆中的「排檔間飾」及其上的「斜簷」都顯示出高雅的氣勢,內部擁有830個座位,兩層樓的座位安排,方便觀眾觀賞節目,暗紅色的豪華沙發椅及金碧輝煌的內裝,再搭以古羅馬式蒼穹的屋頂,以藍白的畫作點綴,處處顯示出奢華且厚實的設計,遊客光立足於劇院中,即可受到強烈的感染,甚至無需觀賞任何戲劇節目都已值得.

 

(2).「薩金特藝術畫廊Sargeant Art Gallery-

(Wanganui town centre)-(Victoria Ave.)-turn left(Ridgway St.)-turn left(Drews Ave.)-turn left(Watt St.)-(穿越Queens Park Memorial)

 

座落在市鎮中心「皇后公園(Queens Park)」邊的「薩金特藝術畫廊」,白色大理石厚重造型的建築,屋頂上突出的圓頂蒼穹,正門前兩排樓梯,,在在顯現出這座特殊藝廊的品味,全館共藏有5,500 件藝術品,1920世紀,由紐西蘭經英國到歐洲,包含雕塑、陶器、陶瓷、玻璃、青銅、視頻藝術及繪畫等作品;參觀完了藝廊後,還可就近去Queens Park MemorialHandspanWanganui CenotaphWhanganui Regional Museum看看.

 

(3).「巴斯蒂亞丘水塔(The Bastia Hill tower)-

(Wanganui town centre)-(Victoria Ave.)-go straight(Wanganui City Bridge)-turn left(Anzac Parade)-turn right(Mount View Rd.)-turn left(Bastia Ave.)

 

「巴斯蒂亞丘水塔」建於1920,當時是為解決地勢較高的「巴斯蒂亞丘(Bastia Hills)」及「杜裡丘( Durie Hills)」 兩處新發展區的供水及消防問題而建,塔高度是50公尺,水櫃高度37公尺已超過兩處丘陵地的高度,總蓄水量可達2000 ,此座鋼筋混凝土構造之水塔,利用9根垂直的鋼棒為主支撐,外灌注32噸的混凝土,全塔除主軸的直柱及橫向連接的四個橫面建議外,整塔呈現鏤空的特殊造型,中間有一迴旋梯沿著正中的主柱攀緣而上,方便維修人員登至塔頂的最高點, 1990年曾經翻修,目前仍在使用中,在鎮區內很多地方都能輕易見到該塔屹立於山丘頂.

 

(4).「杜裡丘 (Durie Hill)-

(Wanganui town centre)-(Victoria Ave.)-go straight(Wanganui City Bridge)-turn right(Portal St.)-turn right(Durie St.)-turn left(Rodney St.)-turn right(Blyth St.)-

 

是一處緊鄰「旺嘎努伊」鎮中心東南側的小丘陵地,隔「旺嘎努伊河」與市鎮相望,由於近市鎮中心,且地勢較高,可一覽全鎮景致及河口,1910年正式設區,成為「旺嘎努伊」的一部份,目前除了是該鎮的住宅區外,也成為觀光聖地,丘頂的觀光點計有:

 

(a).「戰爭紀念館塔(The War Memorial Tower)-

為紀念一次世界大戰而國捐軀的「旺嘎努伊」戰士而設立於「杜裡丘」頂的紀念塔,完工於1925,塔高33.5公尺,圓柱型石塊建築物,底座圓柱體邊有三片錐體延升至頂,使得該塔像似座石製火箭,內部設有191階的樓梯,遊客可攀登至頂上城垛式的瞭望台,由此可遠眺整個鎮區,河流及西側的「塔士曼海(Tasman Sea),是全鎮最佳的觀景點.

 

(b).「杜裡丘電梯豎井(Durie Hill Elevator Shaft)-

「戰爭紀念館塔」附近有一座紅色9.7公尺高,約三層樓房的小型建築物,外設有一座黑色的螺旋梯可登頂遠望,這就是「旺嘎努伊」著名的「杜裡丘電梯豎井」;1910年為解決居住在小丘上居民上下往來市鎮的交通問題,決定在此設置一座66公尺高的「電梯豎井」,電梯在 1920年 啟用迄今,不過後來因為另修築有更方便的公路上丘,目前該電梯已成為當地的觀光點,建議遊客可開車至丘頂,攀登紀念塔後,搭電梯下丘,穿越隧道至河邊賞景後,再搭電梯返回丘頂的停車場.

 

(c).「杜裡丘電梯隧道(Durie Hill Elevator Tunnel )-

為解決丘頂電梯垂直下降至丘底後,與山壁外的連接路面仍有200多公尺的橫向距離,故再挖掘一條用鋼筋混凝土襯砌,205 公尺、高3公尺及寬2.7公尺的隧道,稱為「杜裡丘電梯隧道」,是上下電梯必經的地點.

 

(5).「維吉尼亞公園 (VirginiaPark)-

(Wanganui town centre)-(Victoria Ave.)-turn right(Great North Rd.SH-3)-( Virginia Park car park)

 

「維吉尼亞公園」是座落在「旺嘎努伊」鎮北約4~5分鐘車程處的一公園,園中以「維吉尼亞湖 (Virginia Lake)」為中心,湖中設有噴泉(Higginbottom Fountian)並於湖的南畔有白橋連接湖上的同色系涼亭,由於公園分佈在丘陵地上,地勢雖不平整,在此除可觀賞湖光山色,花草樹木外,湖上隨時也都有天鵝及野鴨倘佯其上,湖的西北畔更是該公園的活動重心區,有需25分鐘徒步的環湖步道、咖啡屋、「冬宮花園(Winter Gardens)(玻璃屋花房)、兒童遊樂區(鞦韆及滑滑梯等設施)、鳥屋()(蓄養有超過400多隻共32種不同的鳥類),公園中最特別的是由停車場邊的冬宮花園右側之沿湖步道,前行約數分鐘的左側支線,即可見到一座側坐在石塊上的毛利女子雕像,這座被稱為「哭訴的泰努伊(The Weeping Tainui)」的雕像,基座的石塊上置有一塊碑文,說明這個悽愴的愛情故事,依據毛利傳說該雕像係當地酋長「普啼奇圖納(Putikituna)」的女兒「泰努伊(Tainui),因失去了愛人而哭訴,其淚水灌滿了「維吉尼亞湖」.


(6).「旺嘎努伊科理俊高中(Wanganui Collegiate School)-

(Wanganui town centre)-(Victoria Ave.)-turn left(Liverpool St.)-(97 Liverpool St.)

 

 「旺嘎努伊科理俊高中」是一座隸屬于聖公會的私立男女合校之貴族式寄宿高中,1852年由紐西蘭總督「喬治 葛瑞爵士(Sir George Grey)」所籌設創立,更是紐西蘭唯三的世界「國際校長和校長會議 (The Headmasters' and Headmistresses' Conference HMC)」成員之一;除了該校的古典校舍(不論校舍、教堂及溫水泳池都頗具高雅古味) 、新穎設施(1999年時,筆者親往該校參觀,即驚訝的發現斯時紐西蘭全國都尚無光纖電纜時,該校內已鋪設有光纖電纜)、高雅及優良的學風外,其最為人樂道的是英國女王的第三子「愛德華王子(Prince Edward, Earl of Wessex),1982年在該校擔任了2個學期的宿舍管理老師,目前該校還保留王子的住宅處,可謂是紐西蘭最特殊的一所高中,不過該校平常不對外開放參觀.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紐西蘭
    全站熱搜

    老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